新冠肺炎之隔離保險
什麼是保險,保險的目的是填補損害,但如果損害發生卻讓被保險人獲利,就容易發生被保險人故意讓事故發生,這故意就是所謂的道德危險。
保險學理裡危險分類有純危險還有投機性危險,投機性危險指的是當危險發生時被保險人可能會因而獲益,譬如:股票投資的風險或賭博的風險;反之,則是純危險。保險單的設計的原則主要是以純危險的風險考量。另,買保險最重要的目的是填補被保險人無法負擔的損害,若是負擔很輕時,那麼這種危險其實不用買保險,即是用自己的財力解決,在保險學理裡就稱為「自保」。
經過一個年頭,台灣被新冠肺炎的影響是微乎其微,因為這個奇蹟,所以,某家產險公司推出只要因遭政府的隔離時就賠十萬。隔離所造成的不便,是危險應該沒錯,但隔離時政府已有提供補助款,若是個上班族被隔離期間公司仍須照付薪資,被隔離者除非最後確診,否則,這種危險應該不大。
最近桃園醫院的事件,所以,這張保單突然買氣極旺,加上即將停售的傳言這種類似「飢餓行銷」手法,造成排隊購買的人潮,可謂是保險界的奇蹟。電視媒體看到有訪問某些購買者,他們即表示要賺這十萬,可見裡面就存在著投機性危險。另,十萬的賠償金,對一個中產階級來說,其實是可以自保的,還不到需購買保險的程度。
昨天陳時中部長用極學術的話分析這張保單,即用人口比例的發生率不到千分之一但有效保費是千分之五,說明了這張保單的利益。不過,這張保單最大的風險是政府的政策,若是進行普篩,那麼會產生多少人要被隔離?對這家公司而言就真的是要“吃挖咧蛋”了(台語音,即因害怕不敢動像在等待一樣)。